• 欢迎访问江西专升本网!本站为【传爱专升本】旗下专升本网站,为广大考生提供免费专升本政策与资讯,具体专升本考试信息以江西省教育考试院http://www.jxeea.cn/ 为准。
  • 登录 | 注册
    服务时间
    9:00-24:00
    报考解答
    还在为报考流程
    报名条件发愁?
    微信扫码添加
    发送【地区】+【年级】+【专业】

    (传爱咨考专升本老师为你解答)

    学习交流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真题福利
    扫码回复【福利】领取
    在线做题
    扫码即可开始刷题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18370980675
    客服

    关注公众号免费领真题

    随时获取升本资讯
    随时获取升本资讯
    关闭
    江西专升本 >考试大纲 > 2025年江西专升本《法律基础与法律实务》考试大纲公布
    一站式专升本服务平台,免费咨询让你升学无忧
    专升本老师
    专升本网资深指导老师
    免费试听
    资料领取
    咨询老师

    2025年江西专升本《法律基础与法律实务》考试大纲公布

    2025-01-06 14:19:20    来源:江西专升本    点击:

    【导读】2025年江西专升本《法律基础与法律实务》考试大纲公布,江西专升本网提供专升本考试大纲详细内容介绍,希望对同学们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江西专升本考试大纲

    2025年江西专升本《法律基础与法律实务》考试大纲公布:  

    Ⅰ.考试内容与要求

      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内容。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识记

      1.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

      2.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

      3.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二)理解

      1.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新飞跃;

      2.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

      (一)识记

      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2.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逻辑理据;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任务;

      4.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核心。

      (二)理解

      1.党的领导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

      2.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3.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抓手;

      5.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

      6.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8.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9.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三)应用

      1.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

      2.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3.涉外法治工作的战略布局;

      4.推进法治专门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各环节。

      第二部分宪法

      一、宪法概论

      (一)识记

      1.宪法的概念;

      2.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理解

      1.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我国宪法的地位。

      (三)应用

      1.我国宪法制定、宪法修改的主体和程序;

      2.我国宪法解释机关。

      二、国家性质

      (一)识记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二)理解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

      主要内容和形式。

      (三)应用

      1.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

      2.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经济制度

      (一)识记

      1.我国宪法关于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规定;

      2.我国宪法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

      (二)理解

      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

      2.我国宪法对于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规定。

      (三)应用

      宪法关于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的规定。

      四、政权组织形式

      (一)识记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本原则;

      2.我国人大选举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理解

      1.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三)应用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构成环节;

      2.我国选举制度的民主程序。

      五、国家结构形式

      (一)识记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主要内容;

      2.行政区划的概念。

      (二)理解

      1.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类型;

      2.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4.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三)应用

      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区域自治权;

      2.我国宪法关于行政区划的规定。

      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识记

      1.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

      2.平等权的内涵;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内涵;

      4.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含义;

      5.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6.人身自由权与人格尊严权的含义;

      7.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生存权、受教育权的含义;

      8.公民基本义务的内涵。

      (二)理解

      1.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关系;

      2.基本权利的性质、享有主体;

      3.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平等;

      4.政治权利的宪法意义;

      5.人格尊严的保障和界限;

      6.财产权的宪法意义,以及宪法对财产权的保障;

      7.劳动权的宪法保障和界限;

      8.休息权的宪法保障;

      9.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

      10.申诉、控告、检举、国家赔偿请求权的含义;

      11.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三)应用

      1.基本权利的保障和界限;

      2.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与法律内容上的平等、平等与“合理差别”;

      3.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和界限;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宪法规定、保障和界限;

      5.人身自由权的保障和界限;

      6.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的宪法意义及履行主体;

      7.依法纳税的义务的宪法意义及履行主体。

      第三部分民法

      一、民法概述

      (一)识记

      1.民法的调整对象;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3.民事权利的法定类型;

      4.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及分类;

      5.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二)理解

      1.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2.民法的渊源;

      3.我国民法典的体系结构。

      (三)应用

      1.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适用;

      2.民事权利的行使和保护的含义及其适用。

      二、自然人

      (一)识记

      1.自然人的概念;

      2.监护的概念;

      3.监护人的职责;

      4.监护的终止;

      5.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概念;

      6.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

      (二)理解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

      3.胎儿利益的特殊保护;

      4.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及其特点;

      5.自然人的住所的概念及法律意义。

      (三)应用

      1.自然人欠缺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

      2.监护的设立和撤销规则;

      3.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效力及撤销宣告的法律后果;

      4.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财产责任承担。

      三、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一)识记

      1.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2.法人终止的原因及清算规则;

      3.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的类型;

      4.非法人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二)理解

      1.法人的能力;

      2.法人的设立方式和条件;

      3.非法人组织的设立和民事责任承担。

      (三)应用

      1.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行为的责任承担;

      2.法人的合并与分立规则;

      3.法人终止和法人解散的情形。

      四、民事法律行为

      (一)识记

      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2.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3.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以及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理解

      1.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

      2.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及法律意义;

      3.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和效力。

      (三)应用

      1.意思表示的类型和生效、解释规则;

      2.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效果;

      3.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效果;

      4.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效果。

      五、代理

      (一)识记

      1.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2.代理权的滥用情形;

      3.代理终止情形。

      (二)理解

      1.代理的适用范围;

      2.代理权的发生、授予。

      (三)应用

      1.复代理的要件、效果;

      2.狭义的无权代理的类型、效果;

      3.表见代理的要件、效果。

      六、诉讼时效与期间

      (一)识记

      1.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特征;

      2.诉讼时效期间的分类;

      3.期间的含义。

      (二)理解

      1.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2.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和法律效果。

      (三)应用

      1.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以及中止、中断、延长的基本规则;

      2.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效果;

      3.期间的计算方法、确定始期与终期的基本规则。

      七、物权

      (一)识记

      1.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2.我国《民法典》中的物权分类。

      (二)理解

      1.物权的基本原则;

      2.物权的保护方式。

      (三)应用

      1.物权变动模式的基本规则。

      八、合同

      (一)识记

      1.合同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要约、要约邀请、承诺的概念。

      (二)理解

      1.债与合同的关系;

      2.合同的效力;

      3.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

      4.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三)应用

      1.合同订立的程序;

      2.合同履行的规则;

      3.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九、人格权

      (一)识记

      1.人格权的概念和特征;

      2.具体人格权的种类。

      十、婚姻家庭

      (一)识记

      1.亲属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2.家庭关系。

      (二)理解

      1.结婚的要件;

      2.离婚的要件。

      (三)应用

      1.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认定规则;

      2.离婚的法律后果;

      3.夫妻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的认定;

      4.离婚时的救济规则。

      十一、继承

      (一)识记

      1.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2.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二)理解

      1.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2.遗嘱的分类及形式要件。

      (三)应用

      1.遗嘱的效力认定规则。

      十二、侵权责任

      (一)识记

      1.侵权责任的概念和分类;

      2.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二)理解

      1.特殊责任主体的侵权责任;

      2.数人侵权行为及其责任。

      (三)应用

      1.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2.损害赔偿规则。

      第四部分刑法

      一、刑法概述

      (一)识记

      1.刑法的概念;

      2.刑法的任务。

      (二)理解

      1.刑法的基本原则;

      2.刑法的适用范围。

      (三)应用

      1.属地原则在我国刑法的适用;

      2.从旧兼从轻原则在我国刑法的适用。

      二、犯罪的原理

      (一)犯罪和犯罪构成

      1.识记

      (1)犯罪与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

      (2)危害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3)自然人犯罪主体;

      (4)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2.理解

      (1)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2)不作为的成立条件;

      (3)几种“特殊人”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

      (4)犯罪过失的分类。

      3.应用

      (1)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

      (2)单位犯罪的认定及处罚;

      (3)疏忽大意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

      (4)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1.识记

      (1)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

      (2)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3)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2.理解

      (1)犯罪既遂的标准及类型;

      (2)区别几种未完成停止形态。

      3.应用

      (1)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的认定及处罚。

      (三)共同犯罪

      1.识记

      (1)共同犯罪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2.理解

      (1)共同犯罪的形式。

      3.应用

      (1)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

      (2)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几种情形。

      (四)罪数

      1.识记

      (1)罪数判断标准;

      (2)一罪的几种类型及处理。

      2.理解

      (1)法条竞合。

      3.应用

      (1)数罪的类型及处理。

      (五)正当行为

      1.识记

      (1)正当防卫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2)紧急避险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2.理解

      (1)正当行为的种类。

      3.应用

      (1)防卫过当的认定及法律后果;

      (2)避险过当的认定及法律后果。

      三、刑罚原理

      (一)刑罚概述

      1.识记

      (1)刑罚的概念与特征;

      (2)五种主刑特点与内容;

      (3)四种附加刑特点与内容。

      2.理解

      (1)我国刑罚的目的;

      (2)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

      (3)死缓制度。

      3.应用

      (1)死刑适用的限制;

      (2)罚金的适用依据和执行;

      (3)缓刑的适用条件。

      (二)刑罚裁量制度

      1.识记

      (1)一般累犯与特别累犯的概念与特征;

      (2)自首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3)立功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

      (1)刑罚裁量情节的适用;

      (2)区别一般自首、特别自首、坦白和立功;

      (3)区别一般缓刑与战时缓刑。

      3.应用

      (1)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基本适用规则;

      (2)不同法律条件下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运用。

      (三)刑罚执行和刑罚消灭制度

      1.识记

      (1)减刑的概念与特征;

      (2)假释的概念与特征;

      (3)追诉时效的概念与期限。

      2.理解

      (1)时效中断;

      (2)时效延长。

      3.应用

      (1)假释期间行为的考察及其处理。

      四、常见罪名

      1.识记

      (1)故意杀人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2)故意伤害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3)强奸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4)抢劫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5)盗窃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6)诈骗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2.理解

      (1)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2)抢劫罪既遂的认定标准;

      (3)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4)强奸罪未遂与猥亵他人罪的区别。

      3.应用

      (1)故意杀人罪的司法认定;

      (2)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

      (3)强奸罪的司法认定;

      (4)抢劫罪的司法认定;

      (5)盗窃罪的司法认定;

      (6)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第五部分民事诉讼法

      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识记

      1.民事纠纷的概念;

      2.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种类。

      (二)理解

      1.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区别;

      2.各种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

      1.能判断具体案件是否属于民事纠纷;

      2.能运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选择纠纷相应的救济手段。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一)识记

      1.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含义、内容;

      2.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含义、内容。

      (二)理解

      各项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实践意义及其精神实质。

      (三)应用

      1.能根据基本原则分析思考具体案件;

      2.能对基本制度的程序要点准确把握和具体适用。

      三、管辖

      (一)识记

      1.管辖的含义;

      2.管辖的分类及其具体规定;

      3.管辖的特别规定:管辖恒定、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应诉管辖、管辖权异议。

      (二)理解

      1.管辖制度的意义;

      2.各种管辖规定的区别。

      (三)应用

      1.能确定案件的具体管辖法院;

      2.能依法处理管辖适用中的各种问题。

      四、当事人

      (一)识记

      1.当事人的概念、特征;

      2.各类多数人诉讼的概念、分类和具体规定(共同诉讼、代表人诉讼、第三人诉讼)。

      (二)理解

      1.当事人适格(正当当事人);

      2.多数人诉讼中各类当事人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区别。

      (三)应用

      1.能确定具体案件的原被告;

      2.能确定多数人诉讼中的各主体的法律资格与地位。

      五、证据

      (一)识记

      1.证据的概念、特征、学理分类;

      2.证据的八种法定形式(法律分类)的概念。

      (二)理解

      1.各类证据的区别;

      2.证据制度的法律意义。

      (三)应用

      能分析诉讼中相关证据所属的类型、明确证明目的。

      六、一审普通程序

      (一)识记

      1.起诉的条件与方式;

      2.先行调解制度适用的时间、案件范围和条件;

      3.不予受理和应当受理的法定情形;

      4.审理前的准备活动;

      5.开庭审理的阶段和程序要求;

      6.延期审理、缺席判决、诉讼中止、诉讼终结等制度的适用情形和撤诉的条件。

      (二)理解

      1.一审普通程序的完整性、规范性、普遍适用性;

      2.一审普通程序各阶段相关规定的法律意义。

      (三)应用

      1.能适用一审普通程序的具体法律规定进行诉讼活动;

      2.能依法处理一审程序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七、二审程序

      (一)识记

      1.上诉与受理的法律规定;

      2.不开庭审理适用的法定情形;

      3.二审裁判的方式及其适用情形。

      (二)理解

      1.二审程序意义及其与一审程序的关系。

      (三)应用

      1.能适用二审程序的具体法律规定进行诉讼活动。

      八、执行程序

      (一)识记

      1.执行管辖的概念和法律规定;

      2.执行异议的概念和法律规定;

      3.申请执行、移送执行、委托执行的法律规定;

      4.执行和解的概念和法律规定;

      5.执行担保的概念和法律规定;

      6.执行承担的概念和法律规定;

      7.执行回转的概念和法律规定;

      8.执行中止、执行终结的概念和法定情形。

      (二)理解

      1.执行行为异议和执行标的异议的区别;

      2.各项执行制度的法律意义。

      (三)应用

      1.能按照程序要求适用各项执行措施;

      2.能按照程序要求处理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第六部分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理与制度

      (一)刑事诉讼基本原理

      1.识记

      (1)刑事诉讼主体;

      (2)专门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原则;

      (3)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2.理解

      (1)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区别;

      (2)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3)认罪认罚从宽原则。

      3.应用

      (1)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的职权和地位;

      (2)明确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二)刑事诉讼制度

      1.识记

      (1)立案管辖的法律规定;

      (2)级别管辖的法律规定;

      (3)辩护人的范围;

      (4)证据的法定种类;

      (5)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6)刑事拘留的适用条件和羁押期限;

      (7)逮捕的适用条件。

      2.理解

      (1)证据的分类;

      (2)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

      (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3.应用

      (1)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2)确定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

      (3)回避的理由和程序;

      (4)刑事证明标准。

      二、刑事诉讼程序

      (一)追诉程序

      1.识记

      (1)立案的条件;

      (2)提起公诉的条件和方式;

      (3)不起诉的种类。

      2.理解

      (1)立案机关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和审查;

      (2)侦查终结后公安机关对案件的处理。

      3.应用

      (1)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方式和程序;

      (2)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

      (3)不起诉的程序。

      (二)审判程序

      1.识记

      (1)合议庭的组成;

      (2)速裁程序的适用范围;

      (3)两审终审制;

      (4)上诉不加刑原则。

      2.理解

      (1)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

      (2)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方式;

      (3)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

      3.应用

      (1)公诉案件第一审法庭审判主要程序;

      (2)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三)执行程序

      1.识记

      (1)各种执行程序的执行机关;

      (2)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

      2.理解

      (1)管制、缓刑裁判的执行;

      (2)人民检察院对执行刑罚的监督。

      3.应用

      (1)各种执行程序的执行机关的分析和判断。

      (四)特别程序

      1.识记

      (1)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2)当事人和解程序的适用条件。

      2.理解

      (1)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2)缺席审判程序的适用条件。

      3.应用

      (1)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Ⅱ.考试形式与题型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其中习近平法治思想占15分,宪法占15分,民法占40分,刑法占40分,民事诉讼法占20分,刑事诉讼法占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从以下类型中选择: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

      Ⅲ.参考书目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编写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

      二、宪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5次修正案。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宪法学编写组》:《宪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三、民法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民法学编写组》:《民法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8月版。

      四、刑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刑法学编写组》:《刑法学》(上、下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五、民事诉讼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版)。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8月版。

      六、刑事诉讼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10月26日公布施行)。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刑事诉讼法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8月版。

    展开全文
    —— 没找你想要的专升本资讯?预约免费咨询 ——
    你的姓名
    *联系方式
    就读年级
    就读专业
    立即预约

    【结尾】以上是“2025年江西专升本《法律基础与法律实务》考试大纲公布”的内容,关注江西专升本考试网,获取常见问题解答、考试大纲、历年真题,可咨询【在线老师】为你解答!

    江西专升本尾部图片
    江西专升本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jxztc.com/show-938-325157-1.html

    2025年江西专升本便捷服务

    · 温馨提示:由于专升本本考试机会一年
    仅此一次,建议广大在校生提前备考。
    专升本考生服务

    添加我们企业微信

    回复关键词,了解更多专升本咨询

    可为您第一时间推送专升本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