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蜿蜒不见首的盘山公路,是资溪县乌石镇这个原生态古朴小镇与外界唯一的联系。沿着公路,许多人从乡村这头穿山越岭外出务工,而偶尔从漫长道路那头驶来的,却只有呼啸而过的运货摩托。江西网络教育的编辑了解到,没有网络,没有电脑的乌石镇的留守的孩子们说着乡音浓重的方言,足下走过的地方只有村镇与学校的两点一线,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未亲眼见证过外面的世界。
在这个炎炎夏日,孩子们依旧眺望着,盼望着,终于等来了一群可爱的大哥哥大姐姐们。7月3日,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推普脱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响应国家部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肩负起服务社会、传递爱心的责任来到这里,怀揣着提高当地青少年普通话水平的决心与意志,预备在即将开设为期一周的“阳光课堂”中大展身手,为孩子们带来更广阔的视野。
推普氛围渐营造 教学质量受赞扬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为了保证推普的专业性和实效性,社会实践团队特意邀请了校普通话测试站的测试员和中文专业教师,在当地中小学开设了一系列特殊的国学经典诵读课,而参与支教的教师们也被孩子们称为从电视上走下来的播音员。
对于普通话教学课程,乌石镇中学的曾雪辉校长称赞道:“今时不同往日,逐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是一个沟通的时代,熟练掌握普通话相当于拥有了一把开启时代大门的钥匙,要想摆脱贫困的逆境,首要条件就是学会、学通、学好我们国家推广的普通话,否则会被时代拒之门外。这是新时期的语言文字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须实现的目标,对青少年有更深远的意义。”
结合往年经验,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与普通话测试站正筹划在当地建立普通话学习站与“一对一”帮扶班级,并考虑面向全村青少年开设朗诵与语言艺术兴趣班。江西网络教育的编辑了解到,志愿者向留守儿童群体询问意见,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回应,有人喜欢诗歌朗诵,有人对成为一名播音员感兴趣,有人想要练出一手好字……兴趣是学习的最有效动力,志愿者记录下孩子们的意向,对学习站的建成同样充满期待。
笔端溢彩绘风采 动态视频普新语
一笔一画,一双灵巧的手将中国地图在纸上再度呈现出来,不同地域被着上不同的色彩,代表着各地的方言区,扎根在祖国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手牵手,共说普通话,促成大和谐。
这是实践团队所创作的手绘视频中的一幕画面,视频以“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围绕普通话的历史沿革与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展开,配以悦耳的音乐与详尽的旁白,呈现出时长达三分多钟的手绘视频。
手绘视频是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每年“三下乡”活动的特色项目,之前所创作的廉政文化、“井冈山精神”等主题的手绘视频作品就曾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赞扬,这次的推普视频是团队的又一挑战和尝试。
问及制作过程是否顺利时,组长答道:“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短篇本就寥寥可数,手绘视频更是得未曾有,我们团队可以参考的材料少之又少,这是绊住脚的第一个困难。幸好我们成员能够相互勉励配合,各自发挥专业优势,聚在一起协作。我们从查阅现代汉语的历史背景资料做起,先是打磨修改视频脚本,后来又讨论敲定制作过程,最后终于把视频做成。希望今年也能取得好成绩吧!”
实践团队创作的手绘视频不仅在当地线下获得广泛关注,同时还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发布和宣传推广,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江西网络教育的编辑问及志愿者,以后是否还会以这种面对面下乡教育方式进行支援活动,志愿者们表示,今后会继续注重创新方式,寻找社会群众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和宣传方式,开展公益性推普宣传活动,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做出贡献。

江西专升本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