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 )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D
2.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民族矛盾、宗教纠纷
C.领土争端、地区冲突
D.经济动荡、贫富悬殊
答案:A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
A.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B.民族冲突问题
C.阶级矛盾问题
D.地区差别问题
答案:A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 )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与时俱进
D.坚持立党为公
答案:A
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平等、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C.维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答案:B
6.世界观是人们( )
A.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B.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C.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
答案:C
7.唯物主义的古代形态是( )
A.机械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C
8.认识的本质是( )
A.能动反映
B.自由选择
C.科学评价
D.主观创造
答案:A
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答案:B
10.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出污泥而不染
B.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答案:C
1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的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答案:D
12.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人们需要的不断增长
B.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
D.社会矛盾运动
答案:D
13.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
A.客观规律
B.科学理论
C.社会实践
D.对人们是否有用
答案:C
14.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其哲学依据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答案:D
15.在生产关系的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关系
答案:A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
A.武装斗争
B.建设农村根据地
C.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党的建设
答案:C
17.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解放思想
答案:A
18.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个人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C.个人知识的多少和才能的高低
D.个人从事职业的重要程度
答案:A
19.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蕴含这三方面基本思想的著作是(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答案:D
20.1945年中共七大的突出贡献是( )
A.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C.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D.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答案:A
2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 )
A.民主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本主义
D.民粹主义
答案:B
22.1941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 )
A.文艺为人民服务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答案:D
23.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最牢固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革命知识分子
答案:C
2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
A.人民当家做主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答案:B
2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
B.资金短缺
C.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D.科技落后
答案:A
2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27.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
B.共产党的领导
C.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国民革命的影响
答案:C
28.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答案:D
2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是中国( )
A.工业化道路的主要问题
B.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
C.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
D.加强国防建设的主要问题
答案:A
30.邓小平指出,中国目前最大的实际是( )
A.人口多、底子薄、劳动者文化水平低
B.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没有实现工业化,农村人口多
答案:C
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答案:A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答案:A
3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D.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A
3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B.促进国民文化素质
C.促进物质文明建设
D.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答案:A
35.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是在【】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六大
答案:B
36~40.为时事政治题(略)。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答案:正确。
(1)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和振兴的最根本的事业。
(2)教育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智力基础。
(3)发展教育是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展创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
(4)发展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
42.唯心主义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错误。
(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论,不仅是唯物主义,而且也可以是唯心主义一元论。比如黑格尔,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他不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他是在承认绝对精神是世界本原的前提下,主张可知论的。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案:(1)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的。
(3)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从1978年以来的30多年间,我国社会生活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经济体制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这些改革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44.简述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答案:(1)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客观现实性。实践是一种变革现实的感性的物质活动。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4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下,如何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答案:(1)依法保护合法收入。
(2)取缔非法收入。
(3)整顿不合理收入。
(4)调节过高收入。
(5)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答案:(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3)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鞭耥囊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既要搏采各国文化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
江西专升本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