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简介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简称PETS,下同)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设计并实施的全国性英语能力评价体系。它根据我国英语教学实际及人才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在同一能力量表上设置了五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全面考查考生在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英语交际能力。
(一)PETS的建立、发展与改革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外交往不断扩大,急需大量不同层次、懂外语并能与外国人直接交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与社会需求相比,我国的英语教学现状并不十分理想,大多数学生经过多年英语学习,仍然不能熟练阅读英文书刊,听不懂,说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各层次、各类别的英语考试数量繁多。它们由各主管单位根据不同的政策需要单独设计,专考专用,之间没有可比性,缺乏统一的系统评价标准。并且,多数考试的考查内容局限于语法和阅读,忽略或回避了听力与口语的考查。这种状况某种程度上给我国的英语教学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对英语考试进行研究和改革。提出的解决途径是:建立一个全国性英语考试等级体系,在同一能力量表上合理设置各级考试的评价标准;完善各种考查手段,对考试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评价;颁发水平鉴定证书,发挥其在招生、聘用、职称评定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并以之为基础,在适当时机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各项英语教育考试。
在此背景之下,PETS应运而生。它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设计、开发的,开发过程中得到了英国国际发展部和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开发项目于1997年1月正式启动,历时近三年时间。1999年6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正式介绍PETS;同年9月,在北京、天津、山东、浙江、辽宁、湖北、广东等地进行了各级别的首次考试试点。2003年首次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开考。
十多年来,PETS想全社会开放,考生不受职业、年龄和学历背景等方面的限制,为评价考生英语水平、促进我国英语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各级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纷纷开始使用PETS相关级别的成绩对其教师、雇员或学员进行英语水平的鉴定或考核。
为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全国性英语能力评价体系,更好地服务考生、教学和社会,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12—2015年对PETS进行了修订和改革,改革内容分为两个方面:
(1)改进考试内容,关注考试内容的全面性。改革后的PETS丰富了考试题型,扩大了考查能力的覆盖面,加大了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2)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考试,各级别逐步采用计算机辅助考试形式。计算机辅助考试首先在PETS高级别进行试验、试点和开考。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将推广到低级别。
(二)PETS的设计原则
1、以考查英语交际能力为核心,对考生运用英语开展交际活动的能力作出评价。着重考查考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交际能力,包括综合运用各项语言技能的能力,以此促进考生语言水平的提高,逐步解决我国英语学习者“听不懂、说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的问题。
2、构建同一能力量表,确保等级之间能力要求和考试难度的连贯有序。等级划分科学、合理,既符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客观实际,又与国际普遍认可的外语学习、教学和评价的框架相吻合。设计中充分注意了各级别同类知识或技能之间考查要求的递进,即低级别要求的能力包括在高级别要求的能力之中,高级别考查要求是低级别考查要求的纵、横两个方向的发展。此外,对同级别各种技能之间的考查关系也加以协调处理。
3、采用专业的考试实施流程,确保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确保相同级别不同层次之间的考生成绩的等值。进行主观题网上统一阅卷,对评分过程加以监控,有效地控制评分误差。
4、丰富考试评价功能,为考生和考试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对考生英语能力作出分析性评价,考生可获知其总分和各语言技能上的具体表现,并能获知其英语能力在PETS能力量表上的具体位置,从而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有较全面深入的知识。丰富的成绩报告和分数解释也能帮助招生、教学部门及用人单位等考试使用者作出相关决定。
5、运动计算机技术手段,使考试设计具有前瞻性。建立现代化题库作为考试试卷生成和日常管理的工作平台,研发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系统,为各级别实施计算机辅助考试奠定基础。
(三)PETS的级别位置
PETS在同一能力量表上设置了五个级别,各级别的级别描述如下:

江西专升本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